符滨
在四川省万源市八台镇境内有个神奇的峡谷一一飞龙峡。相传很早以前,在位于八台山脚抠鼻子河沿岸住着几户农户。连续三年大旱,地里庄稼颗粒无收,农户只好外出逃荒。山腰住着一对陈姓夫妇,家有年逾九旬双目失明的老母亲,陈氏夫妇不忍老母亲受罪,便留了下来,面对干裂的庄稼地,夫妇二人整日以泪洗面,抱着母亲大哭,遂感动了玉皇大帝,于是派东海龙王小儿子查证并拯救当地黎民苍生。
一日,天空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在陈氏夫妇住地上空下起了瓢泼大雨。陈氏夫妇出门观望,只见一道电光,从前方峡谷中一条巨龙腾空而起,在上方盘旋一周后飞走了。从此,该地是风调雨顺,逃走的农户听说后又陆续搬了回来,为了纪念龙王天降甘霖,当地农户便将该峡谷改名为飞龙峡。
受文友八台镇党政办潘传明主任之邀,再游飞龙峡。
星期天早上七点邀上文友张代平、刘学华去到了八台镇,心细、谋事周全的老潘早已准备好了干粮和水在此恭迎我们。
我们一行四人在城万路29公里处徒步沿抠鼻子河溯河而上。行走在干涸的河道上,踩着高低不平的鹅卵石,一路边欣赏河道的奇石和沿岸旖旎的风光,一边天南地北神侃。一扫身心疲惫,将红尘烦事丢在身后。不觉间来到了三块巨石前。近观巨石,足有几百吨,个个方方正正,有的平躺,有的直立,气势恢弘,真乃奇观。
我不禁惊叹大自然的神奇魔力,这么巨大的石头从何而来,为何生在此处,要是身在都市,个个都是奇景。
继续前行,沿途风景美不胜收,状如画布,鸟语花香,人在此中走,犹如画中游。
一个小时后,来到石门子,只见两岸青山葱茏,层峦叠嶂,悬崖峭壁,状如镜面。猴不可攀,羊不能跳。忽然对岸峭壁上上下两排圆形的洞孔赫然显于壁上。同行的老潘介绍,此处为古盐茶道的栈道遗址。沿河道左边属花萼山,右边属八台山。
二排圆洞规则地向峡谷深处延伸。此处已没有了路,我们只好攀附在石壁上沿着在石壁上凿出的石梯一步一步小心翼翼爬过石门子,过了石门子,回望来路,不禁冷汗直冒,刚才若稍有闪失,我们将掉入谷底,万劫不复。
穿过石门子前行不远,便到了飞龙峡口。路在前方戛然而止。我们只好沿着河道在峡谷中在河的左右两岸交替探索前行,记不清过了多少道河,反正是脚下的鞋子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几次双脚滑进水里,好在水不算深,并无大碍。
峡谷最深处十分狭窄,两岸青山蓬拢,犹如一线天。但此处,风景独秀,一束阳光射入谷底,显得更加妩媚。这里人迹罕至,几近原生态,水清潵见底,水中鱼儿游荡,空中鸟儿飞翔。一树高山杜鹃开得格外鲜艳耀目。
一绝壁处,一股清泉顺着挂着陡壁上的绿色草茵地毯流到河里,恰似一个水帘洞,陡增无穷的诗情画意。
美呀美。此处只应天上有,何似人间无?
穿过飞龙峡,继续向前。正当一干人人困马乏时,忽闻几声犬叫,大家精神一振,加快了步伐,跨三岔河,转个一个小弯,在绿荫掩映下,一座青砖瓦房出现在眼前。
房主人十分好客。连忙找出长櫈让我们歇息。
主人介绍,他们一家三口,他叫陈兴太,今年72岁,除老伴外,还有一位94岁高龄的岳母一同居住。儿子、女儿都在外地打工。若不是照顾岳母,他们夫妇也搬到白沙居住了。女主人见我们一路走了4个小时山路,连忙起身煮饭去了。男主人则给我们讲起了红军的故事。
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当地建立了川陕苏维埃政权,反动会道门圣母团长期骚扰我基层政权,杀害农会干部和征粮红军战士。为了巩固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紧急调王维舟率红三十三军进驻万源清剿神兵圣母团。一次在当地猫儿顶的和尚崖,两名红军战士将圣团成员王光儒及窝藏包庇其子的王清海击毙,清除了隐患。
老人十分健淡,侃侃而谈。如今政策好了,他们夫妇吃上了低保,老母亲还有高龄补助,加上地力补贴,生态林补助,可确保基本生活。他本人也十分勤俭。在家里养了羊、鸭,还利用山区优势和自已的特长养了二十多桶蜂子。年总收入也在几万元,除交道不便外,可做到衣食无忧。
面对这位飞龙峡唯一的一户原著民,我钦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此时,女主人已将饭菜端上桌。地道的高山老腊肉炒白菜、鸡蛋汤,纯天然有机食品。
吃完午饭,我们一行人告别陈兴太老人一家,循着来时的路在夕阳映照下顺利返回了八台镇。
此次,再游飞龙峡,收获满满,既欣赏了美景,又享受了美食,更接受了红色文化的熏陶,意义非凡。
真所谓事在人为,境由心造。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作者简介:
符滨,笔名田园、纪剑。万源市作家协会、达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河南省散文协会会员。主要从事散文、报告文学、小说、诗歌创作,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从事文学创作以来,笔耕不辍。先后在中、省、地各级报刊、媒体发表作品400余篇(件)。现为四川省万源市纪委监委驻市发展改革局四级调研员。